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 行业

新医改十二年:为什么人心的伤口没愈合,反而在扩大?

发布日期:2021/3/28 8:46:11

生老病死一向来是我们心中的人生大事,在这样的人生大事中,总是少不了“医疗”的参与。而对于如何解决好全国人民的医疗保障问题,似乎在全球都是一个难题。

有时候我们会羡慕其他国家所谓的“免费医疗”,但如果要再仔细看看的话,那些所谓的“免费医疗”,质量低、要求高、覆盖也不全面,似乎也并不好。而各国也都曾尝试过或者正在尝试医改,可似乎都没有能完全解决问题。

2009年,我国也启动了新医改,这一轮医改着实解决了不少问题,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争议,还有许多关键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和改善,为什么会这样?新医改十二年历程,为什么人心的伤口没有愈合,反而在扩大,医患之间的矛盾纠纷被不断撕扯,新媒体的时代之下,一切无所遁形。

新医改十二年:为什么人心的伤口没愈合,反而在扩大?

新医改,改了一些什么?

在世界金融危机之后的2009年,我国不仅迎来了“四万亿救市”,也迎来了医改的“二次出发”。如今距离新医改已经过去了12年,医改的“成败”依旧是人民津津乐道的话题,在评论之前,我们可能需要知道,新医改到底改了一些什么?

这一份“新医改”方案,主要以建立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制度为核心,强调加强和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以及八个机制的建设,其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一个目标、四梁八柱”。

这实际上是一次雄心勃勃的改革,在改革刚开始的3年时间里,国家投入了13800亿元,大幅推动了医保体系、药品供应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的改革,最终成为了价值巨大的“三医联动”。

具体来说,新医改的重头戏首先是“公立医院改革”,主要就是分级诊疗、医联体重构、打破以药养医、重构医疗服务价格体系和医生人事薪酬制度。但是这一步走得异常艰难,各地虽然都在积极探索,但也始终不得其法,直到2015年罗湖模式出现。

新医改十二年:为什么人心的伤口没愈合,反而在扩大?

罗湖模式就是医疗机构“集团化改革”,“以基层为重点”“以健康为中心”,将区域内多家医院整合成医院集团,并将医院、医生、患者和政府的利益捆绑,破解基层“缺医少药、没检查”的难题。多地开始借鉴罗湖模式,这一模式可能成为国家重构医疗服务体系的有效途径。

其次,就是支付方式改革。如果说新医改有非常令人瞩目的成绩,那一定是我国仅用了3年时间就实现了基本医疗保险的全覆盖,构建了新的医保支付方式,规范了医生的诊疗行为,也降低了患者看病的成本。

接下来,是新医改中执行得相对顺利的药械供应改革。如今,药械领域价格下降明显,新医改中的分级采购、分类采购以及带量采购功不可没,信息公开、数据共享也是促进价格下降的重要推动力。新医改中的这一项改革,可以说是执行得相对成功的。

新医改十二年:为什么人心的伤口没愈合,反而在扩大?

最后,则是2018年国家医疗保障局的成立,统筹医保管理、协调各方利益、打破医改僵局,继续深化推进了新医改的实施。

在国家医疗保障局成立后的6个月内,其组织了抗癌药谈判、实现了抗癌药进医保,“4+7”带量采购更是让药价出现了“崩盘式”的下跌,大幅减轻了人民群众就医的负担。

但似乎,这些还不够,又或者说,改革的执行过程出现了问题。我们的新医改还有许多不足,也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如果解决不好,人民有可能对医保体系失去信心。

新医改十二年:为什么人心的伤口没愈合,反而在扩大?

因病致贫仍是致贫的首要原因

不管是中国还是外国,一个国家的公共卫生政策或者说医疗改革的方向是取决于社会整体应对健康风险的能力的。纵观历史,一个国家疾病谱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公共卫生政策。

以我国为例,建国初百废待兴、传染病肆虐,当时主要的健康风险是农村传染病,因而当时的公共卫生政策主要是对于农村卫生环境的干预和预防接种的推广;

到了改开之后,我国的疾病谱则转变为急性病和创伤为主,疾病治疗成为了核心的服务需求,但在这个时候我国原有的医疗保障却发生了解体、百姓个人医疗支出迅速增加,造成了社会的不满。

新医改十二年:为什么人心的伤口没愈合,反而在扩大?

与此同时,老龄化导致我国的疾病谱开始转变为以慢性病为主的情况,快速发展的经济又令职业病成为了全社会都在面临的健康风险。

因而,2009年的新医改开始着重解决疾病治疗所带来的经济风险问题,为了应对疾病谱的变化,由政府承担全部筹资责任的“基本公共卫生制度”、家庭医生制度开始建立,以及民政部门主导的养老服务体系也开始建立,对于失能老人的“医养结合”服务正在逐渐推进。

全民医保的健康框架已经建立,目前我国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已经超过了95%,但似乎应对健康风险转变的效果却不太理想。

新医改十二年:为什么人心的伤口没愈合,反而在扩大?

目前,因病致贫仍然是我国人民贫困的首要原因,家庭医生制度在多数地区也仅有“签约率”、没有“服务”,只是流于形式,同时对于职业病这种健康风险,新医改也也应当继续加强应对。

数据显示,2011年的全国卫生总费用已经比2007年翻了一番以上,达到了24268.78亿元,远超GDP增速,但这并未能够提高保障水平,患者负担也没有显著降低,使得公众对新医改的成果感受不深。

专家认为,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归咎于医疗服务体系和行政管理体系尚未能理顺,解决这个问题后,新医改的效果将会得到进一步强化。医疗行政管理体制仍没能理顺

新医改十二年:为什么人心的伤口没愈合,反而在扩大?

国务院医改小组咨询专家李玲

认为,目前医保体系和医药卫生体系不协调,造成了整个医疗体系效率不高。适合我国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应该是综合的监督管理体系,多元的筹资体系,以公立医院为主、多元办医为补充的医疗服务体系和以患者监看给中心的一体化全民健康保障体系。

这就需要理顺我国的医疗行政体系,继续推进“大部制”,实现医疗卫生行政管理体制的责、权、利明确一致。实际上,在建国之初,我国的医疗行政体制是相对集中统一的,在那个时候大家劲往一处使,合力推进了防治疾病、促进全民健康、提升人均期望寿命的作用。

但在改开之后,医疗行政体制开始逐步走向分散化,医保、食药监、计生、等多个部门开始走向独立,虽然这有助于推进部门的发展,但却造成了行政成本过高、权责不一致以及部门之间因利益产生矛盾等问题,影响了卫生医疗体制的改革。

新医改十二年:为什么人心的伤口没愈合,反而在扩大?

也正是这些问题,影响到了人民享受改革成果的感受,让人们对于改革成果的感受不深。

好消息是,我国已经在着手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不管是整合医疗卫生资源、新农合与城镇医疗保险逐步统一管理,还是在合并职权、全程监督以及医保基金管理和医疗服务管理的整合方面,国家都正在进行改革的尝试。

想必只要理顺了医疗行政体系后,我国的新医改推进必定能够更进一步,继续大幅降低百姓的医疗支出、切实维护人民的利益,让人民更深刻感受到改革带来的便利。

新医改十二年:为什么人心的伤口没愈合,反而在扩大?

不太融洽的医患关系

医疗保障除了要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还要解决的当然就是当今社会非常关注的医患矛盾问题。

在新中国建立之初,“赤脚医生”这一制度很大程度上支撑了农村医疗体系,赤脚医生与病人的关系,很大程度上是以“人际信任”为主导的,一个好的村医能“随叫随到”“赊账”,还服务周到,但社会发展到现在,这样的评价体系显然已经不适用于专业的医生。

上世纪90年代,城市中医患关系的紧张程度达到了顶峰,医生似乎也已经被拉下了“白衣天使”的神坛,但这种紧张实际上并不全是公共卫生政策造成的。“消费者权利意识”的觉醒、鱼龙混杂的“医疗信息”对于病人的误导,都导致了始于上世纪末的医患关系紧张。

新医改十二年:为什么人心的伤口没愈合,反而在扩大?

而在上世纪末,公共卫生政策对于医患关系影响比较大的就是“以药养医”状态的形成。当时的公共卫生政策导致公立医院财政补贴减少、医疗服务价格远低于医生的“人力资本价值”,医生开始寻找“以药养医”的途径、大处方和过度用药的现象经常发生。

而新医改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消灭“以药养医”的情况,统一采购、零差率销售、医生收入与药品销售脱钩等制度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过度用药,已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医患之间的紧张与不信任。

但因为缺乏激励机制,高水平医生大批量从基层向上级医院流动,导致了基层医院空空荡荡、上级医院人满为患的状态,医生高负荷的工作和患者看病难的问题从另一个角度导致了医患关系的紧张。

不过,新医改开始了基层医院的标准化改革,让患者的信任行为从“人际信任”逐步转变为对“外部制度的信任”,即对医生“医术”的信任;让医生的行为同样受到制度的约束,使得患者进一步产生了对医生“医德”的信任,这将能进一步缓解医患关系的紧张。

新医改十二年:为什么人心的伤口没愈合,反而在扩大?

同时,这也能改善我国城市和农村、东部和西部人民健康、医疗水平不平等的问题,纠正因为经济、医疗水平发展差异而带来的“健康不平等”问题。

也许在目前,我国新医改的成果还不能令人民感到满意,甚至于见诸报端的各类“伤医”事件,似乎都在无形中激化医患矛盾、导致我们对于医疗卫生体系产生了“不信任”的感觉,普通人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也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但至少目前在我国一些比较发达的地区,新医改还在深入推进,并各地已经探索出了许多更适合我国的医疗卫生制度,也取得了人民满意的成果。相信随着新医改的继续推进、改革试点的扩大以及后续带量采购等更多改革措施的事实,这些问题都会得到逐步解决。